睿立方觀點
RECUBE VIEWPOINT
|
2025年超長期國債申報熱點,加力支持“兩重”建設10月8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系統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有關情況。國家發改委主任鄭柵潔介紹,明年要繼續發行超長期的特別國債,加力支持“兩重”建設。 據悉,2025年超長期國債項目近日將開始申報,按照2024年申報經驗,梳理超長期特別國債申報要點,僅供參考。 一、支持范圍 包括八個方面: 1. 糧食安全; 2. 能源安全; 3. 產業鏈供應鏈安全; 4. 城市基礎設施和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礎設施; 5. 生態環境保護修復; 6. 交通物流重大基礎設施; 7. 社會事業(產糧大縣單列); 8. 其他重點領域,包含興邊富民行動試點城鎮、邊境口岸擴能改造等。 17個具體投向包括:科技研發,綠色智能數字基礎設施,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配套的就業、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公共保障體系,高標準農田建設,城市地下隱患管線維修、更新和升級改造,綠色產業體系,能源原材料重點領域,重點行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等。 二、注意事項 (一)投向要精準契合政策要求。建設項目投向要和具體投向契合,并符合“國債”的特征,既符合國家的戰略,在未來幾年能夠集中力量辦成的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進程中的大事難事。 (二)項目前期要素準備充分。新開工項目應研究論證充分,具備一定前期工作基礎,原則上應當已完成項目審批(核準)或備案手續(相關領域有特殊規定的除外),優先支持已辦理完畢項目用地(用海)、環評、用能等各項前期手續的項目。對已完成項目審批(核準)或備案手續、亟需支持但缺少部分手續的項目,可按權限由各級人民政府或部門出具能夠在開工前完成相關手續辦理的書面承諾函。 (三)投資要求。超長期特別國債要與中央預算內投資在大部分支持方向上體現錯位安排,在少數關鍵領域可以加力支持,與中央預算內投資原則上不得重復安排同一項目。 (四)開工時間要求。支持在建和新開工項目,新建項目原則上2025年底前開工,在建項目已完工或者總投資高于80%不予支持。 (五)建設內容不得違規。項目原則上應為單體項目,在建設內容中不得含有房地產開發、樓堂館所、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等國家政策禁止的內容。 三、申報流程 項目單位根據申報通知要求,準備符合申報條件的項目同時從線上(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和線下(項目單行材料)兩條線進行申報;由發改部門會同行業主管部門對照專項管理辦法和申報通知要求逐級審核、逐級上報。 線上:擬申報項目基本信息,由項目申報單位經互聯網端口錄入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并推送至屬地發改部門;由屬地發改部門會同行業主管部門進行篩選審核,并將最終通過審核的項目納入國家三年滾動計劃庫,逐級推送。 線下:項目業主單位準備項目申報材料,包括資金申請報告、項目審批(核準、備案)文件、真實性說明、資金承諾函等單行材料,同步報送至屬地發改部門。最終由省級發展改革部門匯總上報國家發展改革委進行項目審核,確定支持項目清單。 四、入庫操作 通過互聯網訪問系統kpp.ndrc.gov.cn。項目填報。在“項目管理->填報區”新增或更新已有項目信息,包括項目審批監管平臺代碼、國債投向領域、總投資和年資金需求、前期工作等信息,確認項目無誤后點擊“報送”按鈕將項目報送給發改審核部門。更新項目信息。在“項目管理->已報區”查看已報送項目,如需修改完善的項目信息,可在審核部門未審核前撤回;也可在審核部門對項目解鎖后進行修改。 五、報告主要內容 1、項目單位及項目基本情況:包括申報單位名稱及簡介、項目名稱、全國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生成的項目代碼、建設地點、建設內容、項目總投資及資金來源、項目建設條件及進展情況、申請資金支持的主要理由等。 2、項目列入政府投資項目庫、三年滾動投資計劃情況。 3、項目建設方案:包括項目建設的必要性、選址、建設規模及內容、工程建設方案等。 4、項目投資估算:包括主要工程量表、主要設備表、投資估算表等。 5、項目資金來源渠道和方式等,并提供資金落實證明材料。 6、項目實施后的經濟、社會、環境效益等。 7、相關附件:包括項目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環評批復、可研批復、節能審查意見等前期手續復印件等。 8、申報要求提供的其他內容等。 六、審核要點 1、項目是否納入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和三年滾動投資計劃; 2、項目是否符合支持范圍;(要對標政策要求謀劃項目) 3、項目是否具有項目代碼,通過在線平臺核驗項目代碼真實性以及申報材料與在線平臺上的項目信息是否一致; 4、項目是否重復申報; 5、項目單位是否被列入嚴重失信主體名單; 6、申報投資是否符合支持標準; 7、項目是否完成審批、核準或備案程序; 8、原則上支持計劃新開工、續建項目,不得用于已完工項目,計劃新開工項目前期工作條件是否成熟、具備開工條件。在建項目各項建設手續是否完備,是否投資計劃一經下達即可開工建設; 9、地方建設資金是否落實; 10、日常監管直接責任單位及監管責任人填報是否規范等。 七、支持方式 根據以往國債發行經驗,發行批準至落地用時近兩個月,采用資金直達機制、中央還本付息,以緩解地方財政收支和債務壓力,且依據各地項目上報情況進行分配。 |